当前位置:
首页->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及使用方法
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及使用方法
申请(专利)号: CN202411886639.4
申请日: 2024.12.20
申请公布号: CN119373412A
公开公告日: 2025.01.28
主分类号: E06B9/40(2006.01)
分类号: E06B9/40(2006.01); E06B9/74(2006.01); E06B9/70(2006.01); E06B9/60(2006.01); E06B9/42(2006.01); E06B9/44(2006.01); E06B9/68(2006.01);
申请权利人: 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青岛丰佰利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 邓少云; 王树义; 马鑫华; 秦思远; 臧文龙;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沟崖社区南南王路北青岛皮鞋厂1号楼
国省代码: 山东;37
代理机构: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 宫兆俭
摘要:
本发明涉及遮阳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及使用方法。其包括卷筒组成、拉杆组成,以及位于卷筒组成和拉杆组成两侧的同步带,卷筒组成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右支撑组成和左支撑组成,拉杆组成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轮组成,右支撑组成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驱动组成、同步轮和导向轮;两侧的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卷筒组成;拉杆组成包括拉杆以及位于拉杆两端的卡箍;从动轮组成包括支架,支架上固定有从动滑轮和预紧轮,从动滑轮位于预紧轮下方,同步带自从动滑轮向上经过预紧轮与上方的拉杆组成相连。其在保留传统手动卷帘全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遮阳帘的电动与手动一体化控制,同时优化其他电动卷帘拉杆单侧动力传输的弊端。
主权项:
1.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筒组成(3)、拉杆组成(4),以及位于卷筒组成(3)和拉杆组成(4)两侧的同步带(7),卷筒组成(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右支撑组成(1)和左支撑组成(2),拉杆组成(4)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轮组成(5),其中:右支撑组成(1),包括安装座(15),安装座(15)上固定有驱动组成(11)、同步轮(12)和导向轮(14),驱动组成(11)通过齿轮组成(13)与同步轮(12)相啮合;同步轮(12)位于导向轮(14)上方,同步带(7)自同步轮(12)向下经过导向轮(14)与下方的拉杆组成(4)相连;左支撑组成(2),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同步轮(12),两侧的同步轮(12)之间连接有卷筒组成(3);卷筒组成(3),包括芯轴(31),芯轴(31)通过堵头(32)与两侧的同步轮(12)相连,卷轴的中部通过卷簧(34)与支撑块(33)相连,支撑块(33)固定于卷筒内并将卷簧(34)弹力传输到卷筒上;拉杆组成(4),包括拉杆以及位于拉杆两端的卡箍,卡箍分别通过同步带(7)与上方导向轮(14)、下方从动轮组成(5)相连;拉杆与卷筒之间连接有遮阳帘布;从动轮组成(5),包括支架(51),支架(51)上固定有从动滑轮(52)和预紧轮(53),从动滑轮(52)位于预紧轮(53)下方,同步带(7)自从动滑轮(52)向上经过预紧轮(53)与上方的拉杆组成(4)相连。
1.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筒组成(3)、拉杆组成(4),以及位于卷筒组成(3)和拉杆组成(4)两侧的同步带(7),卷筒组成(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右支撑组成(1)和左支撑组成(2),拉杆组成(4)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轮组成(5),其中:
右支撑组成(1),包括安装座(15),安装座(15)上固定有驱动组成(11)、同步轮(12)和导向轮(14),驱动组成(11)通过齿轮组成(13)与同步轮(12)相啮合;同步轮(12)位于导向轮(14)上方,同步带(7)自同步轮(12)向下经过导向轮(14)与下方的拉杆组成(4)相连;
左支撑组成(2),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同步轮(12),两侧的同步轮(12)之间连接有卷筒组成(3);
卷筒组成(3),包括芯轴(31),芯轴(31)通过堵头(32)与两侧的同步轮(12)相连,卷轴的中部通过卷簧(34)与支撑块(33)相连,支撑块(33)固定于卷筒内并将卷簧(34)弹力传输到卷筒上;
拉杆组成(4),包括拉杆以及位于拉杆两端的卡箍,卡箍分别通过同步带(7)与上方导向轮(14)、下方从动轮组成(5)相连;拉杆与卷筒之间连接有遮阳帘布;
从动轮组成(5),包括支架(51),支架(51)上固定有从动滑轮(52)和预紧轮(53),从动滑轮(52)位于预紧轮(53)下方,同步带(7)自从动滑轮(52)向上经过预紧轮(53)与上方的拉杆组成(4)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成(11)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线电机(111)、限位块(112)、电磁离合器(113)、轴承座(114)和位置传感器(115),直线电机(111)的输出轴通过限位块(112)与电磁离合器(113)相连,输出轴通过轴承座(114)与齿轮组成(13)相连,齿轮组成(13)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1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成(13)包括与直线电机(111)输出轴相连的主动齿轮(121)、与芯轴(31)相连的从动齿轮(123),以及位于主动齿轮(121)与从动齿轮(123)之间的惰性齿轮(122);直线电机(111)的动力分别经过主动齿轮(121)、惰性齿轮(122)、从动齿轮(123)传递到芯轴(31),带动芯轴(31)上的同步轮(12)旋转,从而带动位于同步带(7)上的拉杆组成(4)相对卷筒组成(3)上下运动,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动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7)上安装有限位传感器(6),限位传感器(6)包括限位片和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安装于从动轮组成(5)上方,限位片位于遮阳帘布达到极限位置处的同步带(7)上,当同步带(7)达到到极限位置时,限位片遮挡光电传感器,触发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组成(5)还包括预紧架,预紧架底部通过螺钉安装于支架(51)上,预紧架内侧固定有预紧轮(53);经由动滑轮(52)向上延伸的同步带(7)经由预紧轮(53)进行张紧,通过预紧架调整同步带(7)的张紧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组成(3)中部上方设置有主控组成(8),主控组成(8)接收位置传感器(115)和限位传感器(6)的信号,控制直线电机(111)、电磁离合器(113)的动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组成(8)包括主控座、主控板和接线端子,主控座内放置有主控板,主控板通过接线端子分别与右支撑组成(1)、限位传感器(6)相连;主控板接收控制信息,控制直线电机(111)转向、转速,控制电磁离合器(113)的闭合、打开状态,向总控机传递遮阳帘布状态,接收总控机控制指令并执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撑组成(1)、左支撑组成(2)、从动轮组成(5)、主控组成(8)均与墙板固定,卷筒组成(3)相对静止,拉杆组成(4)带动遮阳帘布相对卷筒组成(3)进行卷收动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7)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块。
10.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直线电机(111)启动,通过电磁离合器(113)、齿轮组成(13)传递动力至芯轴(31),带动同步轮(12)旋转;
S2、同步带(7)随同步轮(12)转动,经由导向轮(14)进行导向,从而驱动拉杆组成(4)上下移动,进而卷收或展开遮阳帘布;通过预紧轮(53)调整同步带(7)张紧度;
S3、位置传感器(115)监控拉杆位置,限位传感器(6)在遮阳帘布到达极限位置时触发;
S4、主控组成(8)接收限位传感器(6)、位置传感器(115)信号,控制直线电机(111)与电磁离合器(113),并向总控机传递遮阳帘布状态。
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遮阳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高速动车组,如和谐号与复兴号,普遍采用传统手动遮阳帘,虽技术成熟,但在智能化机械时代显得滞后,无法满足动车创新及时代需求。为此,中国专利CN118911587A提出一种轨道车辆车窗电动手动切换卷帘方案,旨在改进现状。然而,该方案及现有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手动遮阳帘操作原始,需乘客直接拉动,缺乏智能化控制,对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者尤为不便;电动遮阳帘动力单侧传导,易致帘布变形、两侧运动不同步,影响美观、平稳性及寿命;缺乏综合控制功能,无法实时监控状态,控制指令单一,管理不灵活高效;部分电动遮阳帘设计复杂,维护保养成本高,故障率上升,影响乘客体验及动车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包括卷筒组成、拉杆组成,以及位于卷筒组成和拉杆组成两侧的同步带,卷筒组成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右支撑组成和左支撑组成,拉杆组成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轮组成,其中:
右支撑组成,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驱动组成、同步轮和导向轮,驱动组成通过齿轮组成与同步轮相啮合;同步轮位于导向轮上方,同步带自同步轮向下经过导向轮与下方的拉杆组成相连;
左支撑组成,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同步轮,两侧的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卷筒组成;
卷筒组成,包括芯轴,芯轴通过堵头与两侧的同步轮相连,卷轴的中部通过卷簧与支撑块相连,支撑块固定于卷筒内并将卷簧弹力传输到卷筒上;
拉杆组成,包括拉杆以及位于拉杆两端的卡箍,卡箍分别通过同步带与上方导向轮、下方从动轮组成相连;拉杆与卷筒之间连接有遮阳帘布;
从动轮组成,包括支架,支架上固定有从动滑轮和预紧轮,从动滑轮位于预紧轮下方,同步带自从动滑轮向上经过预紧轮与上方的拉杆组成相连。
本技术方案在保留传统手动卷帘全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遮阳帘的电动与手动一体化控制,同时优化其他电动卷帘拉杆单侧动力传输的弊端。具体地,装置采用单侧动力、双侧同步带传动的方案;在卷筒组成的两侧,分别设置右支撑组成和左支撑组成,两者均配备有同步轮,并通过同步带与拉杆组成相连,双侧动力传输方式不仅提高传动的稳定性和效率,还确保遮阳帘布在卷收和展开过程中的平稳性;驱动组成通过齿轮组成与同步轮相啮合,实现动力的精确传递;而卷筒组成中的芯轴则通过堵头与两侧的同步轮相连,并配备卷簧以储存和释放能量,增强遮阳帘布的卷收和展开效果;拉杆组成通过卡箍与同步带的连接,拉杆组成能够随着同步带的移动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遮阳帘布的卷收或展开;从动轮组成中的从动滑轮和预紧轮则用于调整同步带的张紧度和稳定性,确保传动的顺畅和准确;通过主控组成接收位置传感器和限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直线电机和电磁离合器的动作,实现遮阳帘布的精准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遮阳系统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还为现代建筑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遮阳解决方案。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提出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成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线电机、限位块、电磁离合器、轴承座和位置传感器,直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限位块与电磁离合器相连,输出轴通过轴承座与齿轮组成相连,齿轮组成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
本技术方案的驱动组成通过直线电机提供动力,电磁离合器实现动力的接合与分离,轴承座和齿轮组成实现动力的传递和转换,以及位置传感器提供位置反馈,共同构成一个高效、精准的电力驱动与机械传动系统。具体地,直流电机安装在安装座上,为卷帘电动控制提供动力;限位块安装在直线电机输出轴上,当电磁离合器断电时将摩擦片脱离离合器本体,实现手动控制功能,并限制摩擦片运动范围;电磁离合器安装在直线电机与轴承座之间,通过通、断配合摩擦片实现电机动力传输与中断,并保证手动拉动遮阳帘时的顺滑;离合器固定座安装在轴承座上,稳定电磁离合器;轴承座安装在安装座上,由轴承座和两个深沟球轴承组成,为电磁离合器、输出轴、主动齿轮提供支撑和固定;位置传感器安装在主动齿轮和齿轮组外壳上,将卷帘运动转化为电信号,记录齿轮组成的转动数据,并传输到主控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齿轮组成包括与直线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主动齿轮、与芯轴相连的从动齿轮,以及位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惰性齿轮;直线电机的动力分别经过主动齿轮、惰性齿轮、从动齿轮传递到芯轴,带动芯轴上的同步轮旋转,从而带动位于同步带上的拉杆组成相对卷筒组成上下运动,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动作。
本技术方案中,直线电机作为动力源,其输出轴与主动齿轮相连;当直线电机工作时,其输出轴会产生旋转运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与惰性齿轮相啮合,惰性齿轮起到中间传递动力的作用,能够将主动齿轮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从动齿轮上,通过改变惰性齿轮的齿数来调整传动的速度和扭矩;惰性齿轮再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与芯轴相连,当惰性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时,也会带动芯轴一起旋转;芯轴上安装有同步轮,同步轮与同步带相连;当芯轴旋转时,同步轮也会随之旋转,并通过同步带将旋转运动传递到拉杆组成上;拉杆组成则通过卡箍与同步带相连,当同步带移动时,拉杆组成也会跟随移动;拉杆组成的上下运动带动遮阳帘布的卷收动作;当拉杆组成向上移动时,遮阳帘布会卷收在卷筒组成上;当拉杆组成向下移动时,遮阳帘布则会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同步带上安装有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包括限位片和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安装于从动轮组成上方,限位片位于遮阳帘布达到极限位置处的同步带上,当同步带达到到极限位置时,限位片遮挡光电传感器,触发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同步带上安装限位传感器,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限位片的存在与否,从而实现对遮阳帘布极限位置的精确控制和保护,不仅提高遮阳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还增强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地,同步带仅连接驱动组成与拉杆组成,还承载着遮阳帘布的卷收和展开动作,确保遮阳帘布能够准确地停在预定的位置,需要在同步带上安装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由限位片和光电传感器两部分组成,限位片是一个固定在同步带上的标记物,位于遮阳帘布达到极限位置时的同步带上,极限位置是遮阳帘布完全卷收或完全展开的位置;光电传感器则安装在从动轮组成上方,用于检测限位片的存在,光电传感器通常由发光器和收光器组成,当两者之间没有遮挡物时,发光器发出的光线能够顺利到达收光器,此时光电传感器处于未触发状态;当同步带带动限位片移动到光电传感器前方时,限位片会遮挡住发光器发出的光线,导致收光器无法接收到光线,光电传感器触发,其输出信号会发生变化;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逻辑判断,当光电传感器触发时,说明遮阳帘布已经达到极限位置,此时需要停止直线电机的运动或改变其运动方向,以防止遮阳帘布过度卷收或展开而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从动轮组成还包括预紧架,预紧架底部通过螺钉安装于支架上,预紧架内侧固定有预紧轮;经由动滑轮向上延伸的同步带经由预紧轮进行张紧,通过预紧架调整同步带的张紧度。
本技术方案中,预紧轮位于同步带的运动路径上,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会经过从动滑轮并向上延伸,然后绕过预紧轮,使得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张紧度,从而确保传动的稳定性和;预紧架允许对同步带的张紧度进行调整;通过调整预紧架相对于支架的位置,改变预紧轮与同步带之间的接触位置和角度,从而实现对同步带张紧度的调节。在实际应用中,同步带的张紧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材料老化、负载变化等;如果同步带过松,会导致传动不准确、打滑或磨损加剧;如果同步带过紧,则会增加传动系统的阻力和磨损,甚至导致同步带或相关部件的损坏;通过预紧架对同步带进行张紧调节,确保传动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卷筒组成中部上方设置有主控组成,主控组成接收位置传感器和限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直线电机、电磁离合器的动作。
本技术方案中,卷筒组成负责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而限位传感器则用于检测遮阳帘布是否达到极限位置,以防止过度卷收或展开导致的损坏;当主控组成接收到信号时,对直线电机和电磁离合器的动作进行精确控制;直线电机作为遮阳帘系统的动力源,其运动状态(如速度、加速度、停止位置等)直接决定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速度;而电磁离合器则用于在需要时实现动力的接合与分离,确保遮阳帘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稳定工作;主控组成对直线电机和电磁离合器的控制是通过发送控制信号来实现的,当主控组成需要改变直线电机的运动状态时,会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到直线电机的驱动器上,从而实现对直线电机的精确控制;当需要控制电磁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时,主控组成也会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到电磁离合器的控制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控组成包括主控座、主控板和接线端子,主控座内放置有主控板,主控板通过接线端子分别与右支撑组成、限位传感器相连;主控板接收控制信息,控制直线电机转向、转速,控制电磁离合器的闭合、打开状态,向总控机传递遮阳帘布状态,接收总控机控制指令并执行。
本技术方案通过主控板对传感器信号的接收与处理,以及对直线电机和电磁离合器的精准控制,实现遮阳帘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状态监测,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还增强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总控机与主控板之间的通信,实现对遮阳帘系统的远程监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右支撑组成、左支撑组成、从动轮组成、主控组成均与墙板固定,卷筒组成相对静止,拉杆组成带动遮阳帘布相对卷筒组成进行卷收动作。
本技术方案通过右支撑组成、左支撑组成、从动轮组成和主控组成的固定安装,确保整个遮阳帘系统的稳定性;卷筒组成的相对静止为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提供一个稳定的基准点;拉杆组成与同步带的连接,以及与遮阳帘布的相互作用,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动作;主控组成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如位置传感器、限位传感器等),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处理这些信号,并发送控制指令给直线电机等执行机构;直线电机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进行精确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卷筒组成进行旋转,进而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同步带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块。
本技术方案中,在同步带的内侧设置防滑块,显著增大同步带与传动轮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防滑块通常由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能够牢固地抓住传动轮的表面,即使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传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的使用方法。
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遮阳帘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直线电机启动,通过电磁离合器、齿轮组成传递动力至芯轴,带动同步轮旋转;
S2、同步带随同步轮转动,经由导向轮进行导向,从而驱动拉杆组成上下移动,进而卷收或展开遮阳帘布;通过预紧轮调整同步带张紧度;
S3、位置传感器监控拉杆位置,限位传感器在遮阳帘布到达极限位置时触发;
S4、主控组成接收限位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信号,控制直线电机与电磁离合器,并向总控机传递遮阳帘布状态。
本技术方案实现遮阳帘布的自动化控制。具体地,通过直线电机的启动,利用电磁离合器和齿轮组成的传动机构,将动力有效地传递至芯轴,进而带动同步轮的旋转;其通过同步轮的旋转,使同步带随之转动,并借助导向轮的导向作用,驱动拉杆组成进行上下移动;同步带的张紧度通过预紧轮得到精确的调整,确保传动的稳定性和效率;拉杆的上下移动则直接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或展开功能;其通过位置传感器对拉杆位置的实时监控,以及限位传感器在遮阳帘布到达极限位置时的及时触发,传感器的作用在于确保遮阳帘布的运动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损坏或故障;其通过主控组成接收来自限位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对直线电机和电磁离合器进行精确的控制;主控组成还将遮阳帘布的状态信息传递给总控机,实现对遮阳帘系统的远程监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保留传统手动卷帘全部功能的前提下,装置采用单侧动力、双侧同步带传动的方案,不仅显著提高传动的稳定性和效率,还确保遮阳帘布在卷收和展开过程中的平稳性,优化传统电动卷帘拉杆单侧动力传输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右支撑组成的主视图。
图3是右支撑组成的立体图之一。
图4是右支撑组成的立体图之二。
图5是左支撑组成的主视图。
图6是右支撑组成的立体图。
图7是拉杆组成的主视图。
图8是拉杆组成的立体图。
图9是从动轮组成的主视图。
图10是从动轮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主控组成与卷筒组成的主视图。
图12是主控组成与卷筒组成的立体图。
图中:1、右支撑组成;11、驱动组成;111、直线电机;112、限位块;113、电磁离合器;114、轴承座;115、位置传感器;12、同步轮;13、齿轮组成;121、主动齿轮;122、惰性齿轮;123、从动齿轮;14、导向轮;15、安装座;2、左支撑组成;3、卷筒组成;31、芯轴;32、堵头;33、支撑块;34、卷簧;4、拉杆组成;5、从动轮组成;51、支架;52、从动滑轮;53、预紧轮;6、限位传感器;7、同步带;8、主控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7遮阳帘装置,包括卷筒组成3、拉杆组成4,以及位于卷筒组成3和拉杆组成4两侧的同步带7,卷筒组成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右支撑组成1和左支撑组成2,拉杆组成4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轮组成5。
如图2至图4所示,右支撑组成1,包括安装座15,安装座15上固定有驱动组成11、同步轮12和导向轮14,驱动组成11通过齿轮组成13与同步轮12相啮合;同步轮12位于导向轮14上方,同步带7自同步轮12向下经过导向轮14与下方的拉杆组成4相连;
如图5至图6所示,左支撑组成2,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同步轮12,两侧的同步轮12之间连接有卷筒组成3;
如图7至图8所示,拉杆组成4,包括拉杆以及位于拉杆两端的卡箍,卡箍分别通过同步带7与上方导向轮14、下方从动轮组成5相连;拉杆与卷筒之间连接有遮阳帘布;
如图9至图10所示,从动轮组成5,包括支架51,支架51上固定有从动滑轮52和预紧轮53,从动滑轮52位于预紧轮53下方,同步带7自从动滑轮52向上经过预紧轮53与上方的拉杆组成4相连;
如图11至图12所示,卷筒组成3,包括芯轴31,芯轴31通过堵头32与两侧的同步轮12相连,卷轴的中部通过卷簧34与支撑块33相连,支撑块33固定于卷筒内并将卷簧34弹力传输到卷筒上。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技术方案中,保留传统手动卷帘全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遮阳帘的电动与手动一体化控制,同时优化其他电动卷帘拉杆单侧动力传输的弊端。具体地,装置采用单侧动力、双侧同步带7传动的方案;在卷筒组成3的两侧,分别设置右支撑组成1和左支撑组成2,两者均配备有同步轮12,并通过同步带7与拉杆组成4相连,双侧动力传输方式不仅提高传动的稳定性和效率,还确保遮阳帘布在卷收和展开过程中的平稳性;驱动组成11通过齿轮组成13与同步轮12相啮合,实现动力的精确传递;而卷筒组成3中的芯轴31则通过堵头32与两侧的同步轮12相连,并配备卷簧34以储存和释放能量,增强遮阳帘布的卷收和展开效果;拉杆组成4通过卡箍与同步带7的连接,拉杆组成4能够随着同步带7的移动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遮阳帘布的卷收或展开;从动轮组成5中的从动滑轮52和预紧轮53则用于调整同步带7的张紧度和稳定性,确保传动的顺畅和准确;通过主控组成8接收位置传感器115和限位传感器6的信号,控制直线电机111和电磁离合器113的动作,实现遮阳帘布的精准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遮阳系统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还为现代建筑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遮阳解决方案。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提出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7遮阳帘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驱动组成11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线电机111、限位块112、电磁离合器113、轴承座114和位置传感器115,直线电机111的输出轴通过限位块112与电磁离合器113相连,输出轴通过轴承座114与齿轮组成13相连,齿轮组成13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115。
本技术方案的驱动组成11通过直线电机111提供动力,电磁离合器113实现动力的接合与分离,轴承座114和齿轮组成13实现动力的传递和转换,以及位置传感器115提供位置反馈,共同构成一个高效、精准的电力驱动与机械传动系统。具体地,直流电机安装在安装座15上,为卷帘电动控制提供动力;限位块112安装在直线电机111输出轴上,当电磁离合器113断电时将摩擦片脱离离合器本体,实现手动控制功能,并限制摩擦片运动范围;电磁离合器113安装在直线电机111与轴承座114之间,通过通、断配合摩擦片实现电机动力传输与中断,并保证手动拉动遮阳帘时的顺滑;离合器固定座安装在轴承座114上,稳定电磁离合器113;轴承座114安装在安装座15上,由轴承座114和两个深沟球轴承组成,为电磁离合器113、输出轴、主动齿轮121提供支撑和固定;位置传感器115安装在主动齿轮121和齿轮组外壳上,将卷帘运动转化为电信号,记录齿轮组成13的转动数据,并传输到主控板。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齿轮组成13包括与直线电机111输出轴相连的主动齿轮121、与芯轴31相连的从动齿轮123,以及位于主动齿轮121与从动齿轮123之间的惰性齿轮122;直线电机111的动力分别经过主动齿轮121、惰性齿轮122、从动齿轮123传递到芯轴31,带动芯轴31上的同步轮12旋转,从而带动位于同步带7上的拉杆组成4相对卷筒组成3上下运动,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动作。
本技术方案中,直线电机111作为动力源,其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21相连;当直线电机111工作时,其输出轴会产生旋转运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121旋转;主动齿轮121与惰性齿轮122相啮合,惰性齿轮122起到中间传递动力的作用,能够将主动齿轮121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从动齿轮123上,通过改变惰性齿轮122的齿数来调整传动的速度和扭矩;惰性齿轮122再与从动齿轮123相啮合,从动齿轮123与芯轴31相连,当惰性齿轮122带动从动齿轮123旋转时,也会带动芯轴31一起旋转;芯轴31上安装有同步轮12,同步轮12与同步带7相连;当芯轴31旋转时,同步轮12也会随之旋转,并通过同步带7将旋转运动传递到拉杆组成4上;拉杆组成4则通过卡箍与同步带7相连,当同步带7移动时,拉杆组成4也会跟随移动;拉杆组成4的上下运动带动遮阳帘布的卷收动作;当拉杆组成4向上移动时,遮阳帘布会卷收在卷筒组成3上;当拉杆组成4向下移动时,遮阳帘布则会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同步带7上安装有限位传感器6,限位传感器6包括限位片和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安装于从动轮组成5上方,限位片位于遮阳帘布达到极限位置处的同步带7上,当同步带7达到到极限位置时,限位片遮挡光电传感器,触发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同步带7上安装限位传感器6,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限位片的存在与否,从而实现对遮阳帘布极限位置的精确控制和保护,不仅提高遮阳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还增强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地,同步带7仅连接驱动组成11与拉杆组成4,还承载着遮阳帘布的卷收和展开动作,确保遮阳帘布能够准确地停在预定的位置,需要在同步带7上安装限位传感器6;限位传感器6由限位片和光电传感器两部分组成,限位片是一个固定在同步带7上的标记物,位于遮阳帘布达到极限位置时的同步带7上,极限位置是遮阳帘布完全卷收或完全展开的位置;光电传感器则安装在从动轮组成5上方,用于检测限位片的存在,光电传感器通常由发光器和收光器组成,当两者之间没有遮挡物时,发光器发出的光线能够顺利到达收光器,此时光电传感器处于未触发状态;当同步带7带动限位片移动到光电传感器前方时,限位片会遮挡住发光器发出的光线,导致收光器无法接收到光线,光电传感器触发,其输出信号会发生变化;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逻辑判断,当光电传感器触发时,说明遮阳帘布已经达到极限位置,此时需要停止直线电机111的运动或改变其运动方向,以防止遮阳帘布过度卷收或展开而损坏。
如图9至图10所示,所述从动轮组成5还包括预紧架,预紧架底部通过螺钉安装于支架51上,预紧架内侧固定有预紧轮53;经由动滑轮向上延伸的同步带7经由预紧轮53进行张紧,通过预紧架调整同步带7的张紧度。
本技术方案中,预紧轮53位于同步带7的运动路径上,同步带7在传动过程中,会经过从动滑轮52并向上延伸,然后绕过预紧轮53,使得同步带7在传动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张紧度,从而确保传动的稳定性和;预紧架允许对同步带7的张紧度进行调整;通过调整预紧架相对于支架51的位置,改变预紧轮53与同步带7之间的接触位置和角度,从而实现对同步带7张紧度的调节。在实际应用中,同步带7的张紧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材料老化、负载变化等;如果同步带7过松,会导致传动不准确、打滑或磨损加剧;如果同步带7过紧,则会增加传动系统的阻力和磨损,甚至导致同步带7或相关部件的损坏;通过预紧架对同步带7进行张紧调节,确保传动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如图11至图12所示,所述卷筒组成3中部上方设置有主控组成8,主控组成8接收位置传感器115和限位传感器6的信号,控制直线电机111、电磁离合器113的动作。
本技术方案中,卷筒组成3负责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而限位传感器6则用于检测遮阳帘布是否达到极限位置,以防止过度卷收或展开导致的损坏;当主控组成8接收到信号时,对直线电机111和电磁离合器113的动作进行精确控制;直线电机111作为遮阳帘系统的动力源,其运动状态(如速度、加速度、停止位置等)直接决定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速度;而电磁离合器113则用于在需要时实现动力的接合与分离,确保遮阳帘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稳定工作;主控组成8对直线电机111和电磁离合器113的控制是通过发送控制信号来实现的,当主控组成8需要改变直线电机111的运动状态时,会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到直线电机111的驱动器上,从而实现对直线电机111的精确控制;当需要控制电磁离合器113的接合与分离时,主控组成8也会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到电磁离合器113的控制器上。
如图11至图12所示,所述主控组成8包括主控座、主控板和接线端子,主控座内放置有主控板,主控板通过接线端子分别与右支撑组成1、限位传感器6相连;主控板接收控制信息,控制直线电机111转向、转速,控制电磁离合器113的闭合、打开状态,向总控机传递遮阳帘布状态,接收总控机控制指令并执行。
本技术方案通过主控板对传感器信号的接收与处理,以及对直线电机111和电磁离合器113的精准控制,实现遮阳帘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状态监测,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还增强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总控机与主控板之间的通信,实现对遮阳帘系统的远程监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右支撑组成1、左支撑组成2、从动轮组成5、主控组成8均与墙板固定,卷筒组成3相对静止,拉杆组成4带动遮阳帘布相对卷筒组成3进行卷收动作。
本技术方案通过右支撑组成1、左支撑组成2、从动轮组成5和主控组成8的固定安装,确保整个遮阳帘系统的稳定性;卷筒组成3的相对静止为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提供一个稳定的基准点;拉杆组成4与同步带7的连接,以及与遮阳帘布的相互作用,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动作;主控组成8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如位置传感器115、限位传感器6等),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处理这些信号,并发送控制指令给直线电机111等执行机构;直线电机111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进行精确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卷筒组成3进行旋转,进而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与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同步带7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块。
本技术方案中,在同步带7的内侧设置防滑块,显著增大同步带7与传动轮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防滑块通常由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能够牢固地抓住传动轮的表面,即使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传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基础上,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手动一体同步带7遮阳帘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直线电机111启动,通过电磁离合器113、齿轮组成13传递动力至芯轴31,带动同步轮12旋转;
S2、同步带7随同步轮12转动,经由导向轮14进行导向,从而驱动拉杆组成4上下移动,进而卷收或展开遮阳帘布;通过预紧轮53调整同步带7张紧度;
S3、位置传感器115监控拉杆位置,限位传感器6在遮阳帘布到达极限位置时触发;
S4、主控组成8接收限位传感器6、位置传感器115信号,控制直线电机111与电磁离合器113,并向总控机传递遮阳帘布状态。
本技术方案实现遮阳帘布的自动化控制。具体地,通过直线电机111的启动,利用电磁离合器113和齿轮组成13的传动机构,将动力有效地传递至芯轴31,进而带动同步轮12的旋转;其通过同步轮12的旋转,使同步带7随之转动,并借助导向轮14的导向作用,驱动拉杆组成4进行上下移动;同步带7的张紧度通过预紧轮53得到精确的调整,确保传动的稳定性和效率;拉杆的上下移动则直接实现遮阳帘布的卷收或展开功能;其通过位置传感器115对拉杆位置的实时监控,以及限位传感器6在遮阳帘布到达极限位置时的及时触发,传感器的作用在于确保遮阳帘布的运动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损坏或故障;其通过主控组成8接收来自限位传感器6和位置传感器115的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对直线电机111和电磁离合器113进行精确的控制;主控组成8还将遮阳帘布的状态信息传递给总控机,实现对遮阳帘系统的远程监控。既能满足乘客手动调节遮阳帘状态,也能实现电动控制操作,同时列车员从中控台查看卷帘开关状态,运行信息,异常提示;也通过中控台发送RS485指令控制任一或全部卷帘。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