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
申请(专利)号: CN202421225337.8
申请日: 2024.05.31
授权公告号: CN222592515U
授权公告日: 2025.03.11
主分类号: B65G23/08(2006.01)
分类号: B65G23/08(2006.01); B65G15/60(2006.01);
申请权利人: 福耐姆智能传输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 虞涛; 丁鑫;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街道华阳路169号
国省代码: 江苏;32
代理机构: 苏州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720
代理人: 赵磊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包括型材架和电机;型材架:底面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侧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输送轮的内侧端连接,所述型材架的左侧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型材架的右侧端安装有从动组件;其中,还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接在输送轮的外侧,启动电机带动输送轮旋转,使驱动组件配合从动组件可以实现同步带传输功能,同时两个组件都采用开放式机构,免除了客户端维护保养时的繁琐拆解安装工作。该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齿轮传动,运行平稳,转动精度高,并可适用于传输方向的变换。
主权项:
1.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架(1)和电机(5);型材架(1):底面固定有安装板(4),所述电机(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4)的侧面,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与输送轮(6)的内侧端连接,所述型材架(1)的左侧端安装有驱动组件(2),所述型材架(1)的右侧端安装有从动组件(3);其中,还包括传动带(7),所述传动带(7)套接在输送轮(6)的外侧,所述电机(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
1.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架(1)和电机(5);
型材架(1):底面固定有安装板(4),所述电机(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4)的侧面,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与输送轮(6)的内侧端连接,所述型材架(1)的左侧端安装有驱动组件(2),所述型材架(1)的右侧端安装有从动组件(3);
其中,还包括传动带(7),所述传动带(7)套接在输送轮(6)的外侧,所述电机(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含主导向安装板(21)、菱形轴承(22)、驱动轴(23)、固定板(24)、主同步带轮(25)和传动轮(27),所述主导向安装板(21)有两个且前后对应固定在型材架(1)的左侧端,所述主导向安装板(21)内侧面的轴孔与驱动轴(23)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主导向安装板(21)的内侧面固定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的内侧面安装有菱形轴承(22),所述菱形轴承(22)的内部与驱动轴(23)的外侧相配合,所述驱动轴(23)的外侧面安装有传动轮(27),所述传动轮(27)的外侧与传动带(7)套接,所述驱动轴(23)外侧面的两端均设有主同步带轮(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组件(3)包含副导向安装板(31)、辅助安装板(32)、从动轴(33)和副同步带轮(34),所述副导向安装板(31)有两个且前后对应固定在型材架(1)的右侧端,所述副导向安装板(31)内侧面的轴槽与从动轴(33)的端部滑动连接,所述副导向安装板(31)的内侧面固定有辅助安装板(32),所述从动轴(33)外侧的两端均设有副同步带轮(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输送导向块(26),所述第一输送导向块(26)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对应的主导向安装板(21)内侧面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组件(3)还包括张紧安装板(35)和张紧螺栓(36),所述张紧安装板(35)安装在辅助安装板(32)的内侧面,所述张紧安装板(35)表面的螺孔与张紧螺栓(36)螺纹连接,所述张紧螺栓(36)的内侧端与从动轴(33)外侧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组件(3)还包括第二输送导向块(37),所述第二输送导向块(37)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对应的副导向安装板(31)内侧面的顶端。
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企业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智能传输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产制造以及仓储管理领域,而同步带传输系统以其高可靠性和高传输精度的特点更是收到大多企业的欢迎,作为同步带传输系统中核心部件的机头(驱动组件)和机尾(从动组件),其性能更是决定着整个传输系统的运行成效,但当前传统的同步带传输设备的机头尾结构大多体积较大,后期保养时安装拆卸复杂,对设备维护人员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这也往往导致客户端的维护成本增加,或因维护不及时而产生额外损失,为此,提出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齿轮传动,运行平稳,转动精度高,并可适用于传输方向的变换,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包括型材架和电机;
型材架:底面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侧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输送轮的内侧端连接,所述型材架的左侧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型材架的右侧端安装有从动组件;;
其中,还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接在输送轮的外侧,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
启动电机带动输送轮旋转,使驱动组件配合从动组件可以实现同步带传输功能,同时两个组件都采用开放式机构,免除了客户端维护保养时的繁琐拆解安装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含主导向安装板、菱形轴承、驱动轴、固定板、主同步带轮和传动轮,所述主导向安装板有两个且前后对应固定在型材架的左侧端,所述主导向安装板内侧面的轴孔与驱动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主导向安装板的内侧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安装有菱形轴承,所述菱形轴承的内部与驱动轴的外侧相配合,所述驱动轴的外侧面安装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外侧与传动带套接,所述驱动轴外侧面的两端均设有主同步带轮,设置的主导向安装板配合固定板用来连接型材架的左端,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输送轮连接,这样跟随电机启动可以带动驱动轴旋转,从而使主同步带轮进行转动,而设置的菱形轴承可以对驱动轴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组件包含副导向安装板、辅助安装板、从动轴和副同步带轮,所述副导向安装板有两个且前后对应固定在型材架的右侧端,所述副导向安装板内侧面的轴槽与从动轴的端部滑动连接,所述副导向安装板的内侧面固定有辅助安装板,所述从动轴外侧的两端均设有副同步带轮,副导向安装板配合辅助安装板用来连接型材架的右端,副同步带轮与主同步带轮经过同步带连接,以便于同步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输送导向块,所述第一输送导向块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对应的主导向安装板内侧面的顶端,第一输送导向块可以对同步带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止同步带出现磨损,从而增加其运行时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组件还包括张紧安装板和张紧螺栓,所述张紧安装板安装在辅助安装板的内侧面,所述张紧安装板表面的螺孔与张紧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张紧螺栓的内侧端与从动轴外侧面贴合,转动张紧螺栓来调节从动轴的位置,以调节整体同步带传输张力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输送导向块,所述第二输送导向块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对应的副导向安装板内侧面的顶端,第二输送导向块可以对同步带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止同步带出现磨损,从而增加其运行时的平稳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启动电机带动输送轮旋转,使驱动组件配合从动组件可以实现同步带传输功能,同时两个组件都采用开放式机构,免除了客户端维护保养时的繁琐拆解安装工作;
2、通过设置的第一输送导向块和第二输送导向块可以对同步带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止同步带出现磨损,从而增加其运行时的平稳性;
3、通过转动张紧螺栓来调节从动轴的位置,以调节整体同步带传输张力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从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型材架、2驱动组件、21主导向安装板、22菱形轴承、23驱动轴、24固定板、25主同步带轮、26第一输送导向块、27传动轮、3从动组件、31副导向安装板、32辅助安装板、33从动轴、34副同步带轮、35张紧安装板、36张紧螺栓、37第二输送导向块、4安装板、5电机、6输送轮、7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同步带传输设备头尾机构,包括型材架1和电机5;型材架1底面固定有安装板4,电机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4的侧面,电机5的输出轴与输送轮6的内侧端连接,型材架1的左侧端安装有驱动组件2。
其中,驱动组件2包含主导向安装板21、菱形轴承22、驱动轴23、固定板24、主同步带轮25和传动轮27,主导向安装板21有两个且前后对应固定在型材架1的左侧端,主导向安装板21内侧面的轴孔与驱动轴23的端部转动连接,主导向安装板21的内侧面固定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的内侧面安装有菱形轴承22,菱形轴承22的内部与驱动轴23的外侧相配合,驱动轴23的外侧面安装有传动轮27,传动轮27的外侧与传动带7套接,驱动轴23外侧面的两端均设有主同步带轮25,设置的主导向安装板21配合固定板24用来连接型材架1的左端,传动轮27通过传动带7与输送轮6连接,这样跟随电机启动可以带动驱动轴23旋转,从而使主同步带轮25进行转动,而设置的菱形轴承22可以对驱动轴23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驱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输送导向块26,第一输送导向块26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对应的主导向安装板21内侧面的顶端,第一输送导向块26可以对同步带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止同步带出现磨损,从而增加其运行时的平稳性。
其中,型材架1的右侧端安装有从动组件3,从动组件3包含副导向安装板31、辅助安装板32、从动轴33和副同步带轮34,副导向安装板31有两个且前后对应固定在型材架1的右侧端,副导向安装板31内侧面的轴槽与从动轴33的端部滑动连接,副导向安装板31的内侧面固定有辅助安装板32,从动轴33外侧的两端均设有副同步带轮34,副导向安装板31配合辅助安装板32用来连接型材架1的右端,副同步带轮34与主同步带轮25经过同步带连接,以便于同步传输;从动组件3还包括张紧安装板35和张紧螺栓36,张紧安装板35安装在辅助安装板32的内侧面,张紧安装板35表面的螺孔与张紧螺栓36螺纹连接,张紧螺栓36的内侧端与从动轴33外侧面贴合,转动张紧螺栓36来调节从动轴33的位置,以调节整体同步带传输张力的功能,从动组件3还包括第二输送导向块37,第二输送导向块37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对应的副导向安装板31内侧面的顶端,第二输送导向块37可以对同步带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止同步带出现磨损,从而增加其运行时的平稳性;
其中,还包括传动带7,传动带7套接在输送轮6的外侧,电机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器的输出端,启动电机5带动输送轮6旋转,使驱动组件2配合从动组件3可以实现同步带传输功能,同时两个组件都采用开放式机构,免除了客户端维护保养时的繁琐拆解安装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使用设置的主导向安装板21配合固定板24用来连接型材架1的左端,副导向安装板31配合辅助安装板32用来连接型材架1的右端,将同步带分别套在主同步带轮25和副同步带轮34外侧,启动电机5带动输送轮6旋转,使传动轮27通过传动带7与输送轮6连接,这样跟随电机启动可以带动驱动轴23旋转,从而使主同步带轮25进行转动,而设置的菱形轴承22可以对驱动轴23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同时副同步带轮34与主同步带轮25经过同步带连接,以便于同步带进行同步传输,然后转动张紧螺栓36来调节从动轴33的位置,以调节整体同步带传输张力的功能;设置的第一输送导向块26和第二输送导向块37可以对同步带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止同步带出现磨损,从而增加其运行时的平稳性;驱动组件2和从动组件3均采用开放式机构,免除了客户端维护保养时的繁琐拆解安装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