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号:201420172053.7;专利权人: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人:刘骏】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 X 射线探伤仪的升降机构,探伤组件中的升降板为竖直板,升降板后板面的左右部均固设有滑块,对应端的滑块分别与相应直线导轨卡接配合;升降板后板面的左右端与对应同步带前半段的外表面固定,这两根同步带分别绕在对应端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这两个从动带轮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套装在相对的转轴上;对应端的主动带轮套装并固定在相应加长轴的一端,加长轴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相应轴承座上,加长轴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升降电机的一个输出端同轴连接,轴承座和升降电机均固设在机架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同步带带动升降板及探伤组件升降,且升降板由滑块与直线导轨进行导向,这样就使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较高。
要求:
1 .一种 X 射线探伤仪的升降机构,包括机架( 1 )和探伤组件,其中探伤组件设在所述机架( 1 )前侧,该探伤组件中的升降板( 2 )为竖直板,并靠近机架( 1 )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 2 )后板面的左右部均固设有滑块( 3 ) ,对应端的滑块( 3 )分别与相应的直线导轨( 4 )卡接配合,并沿直线导轨上下移动,这两根直线导轨( 4 )分别固设在所述机架( 1 )前侧面的对应端;所述升降板( 2 )后板面的左右端分别与对应同步带( 5 )前半段的外表面固定,这两根同步带( 5 )分别绕在对应端的主动带轮( 6 )和从动带轮( 7 )之间,这两个从动带轮( 7 )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套装在相对的转轴上,而转轴水平固定在所述机架( 1 )底部的对应端;对应端的所述主动带轮( 6 )套装并固定在相应加长轴( 8 )的一端,该加长轴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相应的轴承座( 9 )上,加长轴( 8 )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升降电机( 11 )输出轴相应的一个输出端同轴连接,且轴承座( 9 )和升降电机( 11 )均固设在所述机架( 1 )顶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 X 射线探伤仪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对应端的所述同步带 ( 5 )前半段夹在相应的压板( 12 )和升降板( 2 )之间,该压板的两端均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升降板( 2 )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 X 射线探伤仪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带轮( 6 ) 通过平键套装在加长轴( 8 )上,该主动带轮同时夹紧在压紧板( 13 )和轴套( 14 )之间,其中压紧板( 13 )通过轴向螺钉( 15 )固定在加长轴( 8 )的端头;所述轴套( 14 )和卡簧( 16 )同轴套装在加长轴( 8 )上,其中卡簧( 16 )同时卡在所述轴承座( 9 )内,且卡簧( 16 )和轴套( 14 ) 将所述第二轴承压装在该轴承座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 X 射线探伤仪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 X 射线探伤仪的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X 射线探伤仪是一种运用广泛的探伤设备, X 射线探伤仪的探伤组件通过升降机构与机架相连,并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上下移动,且现有的升降机构为丝杆式结构。
现有升降机构的缺陷是:由于丝杆的长度较长,而探伤组件的重量又比较重,这样就容易导致丝杆完全变形,从而引起卡滞,进而致使本升降机构的可靠性较差;又由于丝杆的精度较高,价格昂贵,这样就导致现有升降机构的成本较高,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 X 射线探伤仪的升降机构,欲提高可靠性,并同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 X 射线探伤仪的升降机构,包括机架( 1 )和探伤组件,其中探伤组件设在所述机架( 1 )前侧,该探伤组件中的升降板( 2 )为竖直板,并靠近机架( 1 )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 2 )后板面的左右部均固设有滑块( 3 ) ,对应端的滑块 ( 3 )分别与相应的直线导轨( 4 )卡接配合,并沿直线导轨上下移动,这两根直线导轨( 4 )分别固设在所述机架( 1 )前侧面的对应端;
所述升降板( 2 )后板面的左右端分别与对应同步带( 5 )前半段的外表面固定,这两根同步带( 5 )分别绕在对应端的主动带轮( 6 )和从动带轮( 7 )之间,这两个从动带轮( 7 ) 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套装在相对的转轴上,而转轴水平固定在所述机架( 1 )底部的对应端;对应端的所述主动带轮( 6 )套装并固定在相应加长轴( 8 )的一端,该加长轴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相应的轴承座( 9 )上,加长轴( 8 )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升降电机( 11 )输出轴相应的一个输出端同轴连接,且轴承座( 9 )和升降电机( 11 )均固设在所述机架( 1 )顶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升降电机( 11 )带动两个主动带轮( 6 )转动,从而通过两个主动带轮( 6 )带动两根同步带( 5 )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升降板( 2 )及探伤组件升降,且升降板( 2 )由滑块( 3 )与直线导轨( 4 )进行导向,这样就使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较高,且本升降机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造价便宜,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结构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对应端的所述同步带( 5 )前半段夹在相应的压板( 12 )和升降板( 2 )之间,该压板的两端均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升降板( 2 )固定连接。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便于将升降板( 2 )与同步带( 5 )前半段牢靠地固定连接,从而跟随同步带( 5 )升降。
在本案中,所述主动带轮( 6 )通过平键套装在加长轴( 8 )上,该主动带轮同时夹紧在压紧板( 13 )和轴套( 14 )之间,其中压紧板( 13 )通过轴向螺钉( 15 )固定在加长轴( 8 )的端头;所述轴套( 14 )和卡簧( 16 )同轴套装在加长轴( 8 )上,其中卡簧( 16 )同时卡在所述轴承座( 9 )内,且卡簧( 16 )和轴套( 14 )将所述第二轴承压装在该轴承座内。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牢靠地将所述主动带轮( 6 )固定在加长轴( 8 )上,并通过加长轴( 8 )将动力传递给主动带轮( 6 ) ,从而带动所述同步带( 5 )转动。 [ 0 011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升降电机( 11 )带动两个主动带轮( 6 )转动,从而通过两个主动带轮( 6 )带动两根同步带( 5 )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升降板( 2 )及探伤组件升降,且升降板( 2 )由滑块( 3 )与直线导轨( 4 )进行导向,这样就使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较高,且本升降机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造价便宜,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结构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 1 至 4 所示,一种 X 射线探伤仪的升降机构,主要由机架 1 、探伤组件、升降板 2 、滑块 3 、直线导轨 4 、同步带 5 、主动带轮 6 、从动带轮 7 、加长轴 8 、轴承座 9 、联轴器、升降电机 11 、压板 12 、压紧板 13 、轴套 14 、轴向螺钉 15 和卡簧 16 构成,其中机架 1 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探伤组件的结构与现有的结构基本相同,该探伤组件设在所述机架 1 的前侧,且探伤组件中包含有一块所述升降板 2 ,该升降板 2 为竖直板,并靠近机架 1 。所述升降板 2 后板面的左部和右部均分别固设有滑块 3 ,对应端的滑块 3 分别与相应的直线导轨 4 卡接配合,并沿直线导轨 4 上下移动,这两根直线导轨 4 分别固设在所述机架 1 前侧面的左端和右端。
从图 1 至 4 可看出,所述升降板 2 后板面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对应同步带 5 前半段的外表面固定,具体连接方式为:对应端的同步带 5 前半段夹在相应的压板 12 和升降板 2 之间,该压板 12 的两端均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升降板 2 固定连接。上述两根同步带 5 分别绕在对应端的主动带轮 6 和从动带轮 7 之间,这两个从动带轮 7 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套装在相对的转轴上,而转轴水平固定在所述机架 1 底部的对应端。
对应端的所述主动带轮 6 套装并固定在相应加长轴 8 的一端,该加长轴 8 通过第二轴承(图中未标记)支撑在相应的轴承座 9 上,加长轴 8 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升降电机 H 输出轴相应的一个输出端同轴连接,且轴承座 9 和升降电机 H 均固设在所述机架 1 顶部。在本案中,所述主动带轮 6 通过平键套装在加长轴 8 上,该主动带轮 6 同时夹紧在压紧板 13 和轴套 14 之间,其中压紧板 13 通过轴向螺钉 15 固定在加长轴 8 的端头。所述轴套 14 和卡簧 16 同轴套装在加长轴 8 上,其中卡簧 16 同时卡在所述轴承座 9 内,且卡簧 16 和轴套 14 将所述第二轴承压装在该轴承座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