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发明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为:主输出出;主变速箱位于主电机上方并与主电机联动连接;从动同步带轮位于主变速箱的上方并通过轴承与主变速箱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扭力弹簧位于从动同步带轮的上方并套设在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扭力弹簧的一端与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扭力接盘固定连接;扭力接盘位于扭力弹簧的上方并与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同步电机和同步变速箱联动连接,主动同步带轮位于同步变速箱的上方并与同步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同步带轮和主动同步带轮间距恒定且通过与之啮合的同步带传动。
主权项:
一种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出系统和随动系统,所述主输出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主电机、主变速箱、轴承、从动同步带轮、扭力弹簧和扭力接盘,所述随动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同步电机、同步变速箱和主动同步带轮;所述主变速箱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机输出端联动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一端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扭力接盘固定连接;所述扭力接盘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同步电机和所述同步变速箱联动连接,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与所述同步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与之啮合的同步带传动。
要求:
1.一种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出系统和随动系统,所 述主输出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主电机、主变速箱、轴承、从动同步带轮、扭 力弹簧和扭力接盘,所述随动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同步电机、同步变速箱和 主动同步带轮;
所述主变速箱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机输出端联动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 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 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一端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扭 力接盘固定连接;所述扭力接盘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同步电机和所述同步变速箱联动连接,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与所述同 步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与之啮合的同步带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同步带 轮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所述扭力弹簧上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用于供所述凸 起嵌入使得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圆柱 体,所述通道为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空心柱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除齿隙组 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主变速箱和所述从动同步带轮之间, 且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同步变速箱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之间,所述连接板上 设有供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和所述同步变速箱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矩 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为环 形结构,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均位于所述同步带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箱的 输出轴上还可以进一步设有编码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接盘上 设有供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机和所 述同步电机的结构相同。
10.一种生化分析处理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 项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齿轮传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齿轮传动时 所产生的齿隙的消除齿隙组件。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生化分析处理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产业机械中用到齿轮传动系统,例如,在精密仪器中,经常会 使用步进电机来控制部件转动角度,但是常用的两相步进电机步距角较大(通 常为1.8度),无法满足精密控制的要求。通常最经济也最易实施的解决方案 就是由步进电机驱动一个齿轮传动系统——变速箱减速,进而可以获得非常 精密的步距角。但是变速箱中齿轮组之间的齿隙会极大地增加系统的误差, 使得获得精密步距角的目标无法达到。
再例如,在一些负载情况复杂的转矩输出系统中,如果使用了齿轮传动 机构(例如变速箱),则会发现在负载情况快速无规则变动时(例如铣削加 工,或者控制流体舵转角),输出轴会在齿隙范围内随意摆动,造成较大的 震动、噪音及加速部件的损耗。
齿轮传动系统的最大缺点在于齿隙,即齿轮与齿轮啮合运转时,为防止 因制造误差与热膨胀而发生齿与齿之间排挤、卡死的现象,齿与齿之间所必 须存在的微小间隙。但是对于传动精度越来越高的传动系统而言,齿隙的存 在除了会造成不必要的噪音及震动外,更容易形成传动定位上的误差及传动 效率的低落,成为业界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齿轮传动系统的齿隙问题,通常做法是采用高精度的齿轮,而 高精度的齿轮制造成本高昂;且高精度齿轮也无法完全消除齿隙问题。
现有技术缺陷是:齿隙无法完全消除,且消除齿隙的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消除齿隙组件,用于消除变速箱齿轮 组啮合时的齿隙。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为:
主输出系统和随动系统,所述主输出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主电机、主变 速箱、轴承、从动同步带轮、扭力弹簧和扭力接盘,所述随动系统包括依次 设置的同步电机、同步变速箱和主动同步带轮;
所述主变速箱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机输出端联动连接;所述从动同步带轮 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 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一端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扭 力接盘固定连接;所述扭力接盘与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同步电机和所述同步变速箱联动连接,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与所述同 步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与之啮合的同步带传动。
优选的,在上述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从动同步带轮的外表 面上设有凸起,所述扭力弹簧上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用于供所述凸起嵌入使 得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为圆柱体,所述 通道为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空心柱状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消除齿隙组件还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主变速箱和所述从动同步带轮之间,且所述连 接板位于所述同步变速箱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之间,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供所 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和所述同步变速箱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在上述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为矩形板。
优选的,在上述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同步带为环形结构, 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均位于所述同步带的内部。
优选的,在上述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 还可以进一步设有编码器。
优选的,在上述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扭力接盘上设有供所 述主变速箱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在上述消除齿隙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电机和所述同步电 机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化分析处理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 一项所述的消除齿隙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的消除齿隙组件初始通电时,主电机通电锁定,同步电机 在配套控制/驱动电路驱动下转动预设角度,则同步变速箱、主动同步带轮随 同同步电机联动,与主动同步带轮啮合的同步带也循环转动,同步带带动与 其啮合的从动同步带轮转动,从动同步带轮通过轴承与主变速箱的输出轴转 动连接,从动同步带轮可在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转动,但主变速箱的输出轴 保持静止,由于扭力弹簧套的一端与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扭力 接盘固定连接,则扭力弹簧一端随从动同步带轮旋转而张紧,另一端因与扭 力接盘固定连接而保持静止,则由于扭力弹簧张紧,则对主变速箱的输出轴 施加一个预设扭力,在此扭力范围内,外部施加在主变速箱的输出轴上的干 扰力矩不会导致主变速箱的输出轴在主变速箱齿隙范围内随意转动,防止了 齿隙的发生。整个过程中通过增加了随动系统,成本低,且加工/装配/调试工 艺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 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