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
【授权公告号:CN206686259U ;申请权利人:东莞市前瞻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 刘威锋; 黄利宝;】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包括读图平台,读图平台上设置有扫描灯管;所述扫描灯管由读图平台上设置的编码器输出信号触发工作,采集样片位图图像;所述编码器由同步轮和同步带驱动;所述读图平台上侧边设置有导轨,扫描灯管通过滑块安装在导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结构新颖;通过同步轮和同步带转动带动编码器触发灯管进行扫描,从而使编码器稳定转动,机器稳定扫描;读图平台面安装导轨和滑块,提高灯管扫描工作平行度;通过图像扫描灯管采集样片位图图像,再经过图像转换软件转出1:1样片矢量图,便可在一些设计和加工软件上进行编辑和导入进行数控切割加工。
主权项:
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包括读图平台,其特征在于,读图平台上设置有扫描灯管;所述扫描灯管由读图平台上设置的编码器输出信号触发工作,采集样片位图图像;所述编码器由同步轮和同步带驱动;所述读图平台上侧边设置有导轨,扫描灯管通过滑块安装在导轨上。
要求:
1.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包括读图平台,其特征在于,读图平台上设置有扫描灯管;所述扫描灯管由读图平台上设置的编码器输出信号触发工作,采集样片位图图像;所述编码器由同步轮和同步带驱动;所述读图平台上侧边设置有导轨,扫描灯管通过滑块安装在导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化读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图平台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化读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图平台为矩形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化读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灯管为图像传感器CIS、CCD或CMOS线性图像传感器。
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读图仪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
背景技术
扫描仪通常被用于计算机外部仪器设备,通过捕获图像并将之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显示、编辑、存储和输出的数字化输入设备。扫描仪对照片、文本页面、图纸、美术图画、照相底片、菲林软片,甚至纺织品、标牌面板、印制板样品等三维对象都可作为扫描对象,提取和将原始的线条、图形、文字、照片、平面实物转换成可以编辑及加入文件中的装置。扫描仪中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的输入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输出设备(激光打印机、激光绘图机)接口,组成网印前计算机处理系统,而适用于办公自动化(OA),广泛应用在标牌面板、印制板、印刷行业等;然而传统的读图仪结构呆板、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包括读图平台,读图平台上设置有扫描灯管;所述扫描灯管由读图平台上设置的编码器输出信号触发工作,采集样片位图图像;所述编码器由同步轮和同步带驱动;所述读图平台上侧边设置有导轨,扫描灯管通过滑块安装在导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读图平台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读图平台为矩形平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扫描灯管为图像传感器CIS、CCD或CMOS线性图像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结构新颖;通过同步轮和同步带转动带动编码器触发灯管进行扫描,从而使编码器稳定转动,机器稳定扫描;读图平台面安装导轨和滑块,提高灯管扫描工作平行度;通过图像扫描灯管采集样片位图图像,再经过图像转换软件转出1:1样片矢量图,便可在一些设计和加工软件上进行编辑和导入进行数控切割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自动化读图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自动化读图仪的侧视图。
图中:1-读图平台、2-导轨、2-1-滑块、3-同步带、4-编码器、5-扫描灯管、6-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包括读图平台1,读图平台1上设置有扫描灯管5;所述扫描灯管5由读图平台1上设置的编码器4输出信号触发工作,采集样片位图图像;所述编码器4由同步轮和同步带驱动;所述读图平台1上侧边设置有导轨2,扫描灯管5通过滑块2-1安装在导轨2上;所述读图平台1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架;所述读图平台1为矩形平台;所述扫描灯管5为图像传感器CIS、CCD或CMOS线性图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化读图仪,结构新颖;通过同步轮和同步带转动编码器触发灯管进行扫描,从而使编码器稳定转动,机器稳定扫描;读图平台面安装导轨和滑块,提高灯管扫描工作平行度;通过图像扫描灯管采集样片位图图像,再经过图像转换软件转出1:1样片矢量图,便可在一些设计和加工软件上进行编辑和导入进行数控切割加工。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