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
申请(专利)号: CN202320931285.5
申请日: 2023.04.23
授权公告号: CN219236835U
授权公告日: 2023.06.23
主分类号: B60N2/07(2006.01)
分类号: B60N2/07(2006.01); B60N2/08(2006.01);
申请权利人: 刘子凡;
发明设计人: 刘子凡;
地址: 01403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新圆路奥林禾苑4栋1201
国省代码: 内蒙古;15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包括两个活动组件以及分别用于链两个活动组件导向的下轨,两个所述活动组件内均转动连接有同步带轮,两个同步带轮之连接有驱动轴,两个所述活动组件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下轨内穿插有与同步带轮啮合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活动组件内可转动连接有两个张紧轮,所述同步带轮位于两个张紧轮之间,且两个张紧轮位于下轨内,通过同步带轮相对于固定的同步带移动,带动活动组件在下轨内移动,可以实现座椅的快速移动,设计的两张紧轮与同步带轮配合增大了原有的受力面积,更容易使得活动组件在下轨上左右位移。
主权项:
1.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活动组件、以及分别用于两个活动组件导向的下轨,两个所述活动组件内均转动连接有同步带轮(4),两个同步带轮(4)之连接有驱动轴(10),两个所述活动组件之间用于驱动轴(10)转动的驱动电机(9);所述下轨内穿插有与同步带轮(4)啮合的同步带(2),所述同步带(2)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1),所述活动组件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张紧轮(3),所述同步带轮(4)位于两个张紧轮(3)之间,且两个张紧轮(3)位于下轨内。
1.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活动组件、以及分别用于两个活动组件导向的下轨,两个所述活动组件内均转动连接有同步带轮(4),两个同步带轮(4)之连接有驱动轴(10),两个所述活动组件之间用于驱动轴(10)转动的驱动电机(9);
所述下轨内穿插有与同步带轮(4)啮合的同步带(2),所述同步带(2)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1),所述活动组件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张紧轮(3),所述同步带轮(4)位于两个张紧轮(3)之间,且两个张紧轮(3)位于下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自锁装置,所述下轨开设有与自锁装置配合的凹槽;两个所述自锁装置包括解锁板(7),所述解锁板(7)下方连接有上轨(16),所述上轨(16)内插接有弹性金属棒(18),所述上轨(16)内转动连接有锁定件(19),所述弹性金属棒(18)抵接于锁定件(19)下方,所述弹性金属棒(18)使锁定件(19)向上翻转并抵接于凹槽内,两个所述解锁板(7)上转动连接有下压锁定件(19)用的解锁片(6),两个所述解锁片(6)通过解锁轴(12)连接,两个所述活动组件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解锁轴(12)转动用的解锁电机(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16)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用的滑轮(17),所述滑轮(17)位于上轨(16)与下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0)与解锁轴(12)均为花键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16)上方连接有防护板(15),所述防护板(15)与解锁板(7)平行设置,所述同步带轮(4)和解锁板(7)均设置于防护板(15)和解锁板(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5)和解锁板(7)上方均连接有同一块前固定块(5)和同一块后固定块(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5)和解锁板(7)底部均连接有同一块前支撑板(13)和后支撑板(14)。
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汽车的使用品质需求提升,传统座椅手拉式滑动调节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车企也研发制造多种电动滑轨用于提升汽车配置,使座椅调节自动化和记忆化。
电动滑轨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齿轮齿条传动和丝杆传动,其中丝杆传动的方式因其噪音小,移动线性结构紧凑等优势,广泛被使用在汽车座椅电动滑轨中;行业内部定义电动长滑轨行程大于350mm,
现有公开号为CN113147527B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电动长滑轨及其传动方法,右滑轨和左滑轨均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上滑轨和下滑轨,以及丝杆传动机构和变速箱;丝杆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丝杆和两个联动的蜗轮蜗杆传动箱;丝杆与两个蜗轮蜗杆传动箱传动连接,丝杆固定安装在下滑轨上,变速箱和两个蜗轮蜗杆传动箱均安装在上滑轨上,变速箱与其中一个蜗轮蜗杆传动箱传动连接;电机组件与两个变速箱传动连接。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采用丝杆传动时,丝杆精度需求和制造成本随行程增加而大幅度增加,而且丝杆传动需要电机具有较高转速才能实现快速移动,高转速电机噪音大成本高,常规转速电机需要搭配变速箱使用,进一步提高制造成本,不利于市场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能够通过普通电机驱动同步带轮在固定的同步带上移动,制造成本低,维护成本,便于市场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包括两个活动组件以及分别用于链两个活动组件导向的下轨,两个所述活动组件内均转动连接有同步带轮,两个同步带轮之连接有驱动轴,两个所述活动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下轨内穿插有与同步带轮啮合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活动组件内可转动连接有两个张紧轮,所述同步带轮位于两个张紧轮之间,且两个张紧轮位于下轨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两个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自锁装置,所述下轨开设有与自锁装置配合的凹槽;两个所述自锁装置包括解锁板,所述解锁板下方连接有上轨,所述上轨内插接有弹性金属棒,所述上轨内转动连接有锁定件,所述弹性金属棒抵接于锁定件下方,所述弹性金属棒使锁定件向上翻转并抵接于凹槽内,两个所述解锁板上转动连接有下压锁定件用的解锁片,两个所述解锁片通过解锁轴连接,两个所述活动组件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解锁轴转动用的解锁电机。
所述连接件另一侧连接有解锁电机,所述解锁电机传动连接有解锁轴,所述解锁轴两端均连接有解锁片,所述解锁片设置于锁定件上方,所述解锁片向下旋转可使锁定件与凹槽分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上轨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用的滑轮,所述滑轮位于上轨与下轨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驱动轴与解锁轴均为花键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上轨上方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解锁板平行设置,所述同步带轮和解锁板均设置于防护板和解锁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防护板和解锁板上方均连接有同一块前固定块和同一块后固定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防护板和解锁板底部均连接有同一块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通过同步带轮相对于固定的同步带移动,带动活动组件在下轨内移动,可以实现座椅的快速移动;
2、设计的两张紧轮与同步带轮配合增大了原有的受力面积,更容易使得活动组件在下轨上左右位移,其次,通过张紧轮改变了原有的同步带贴合于同步带轮体表,更不容易出现滑落脱掉。
3、为了对停止后的活动组件整体锁定位置,以限制活动组件整体继续在下轨上继续移动,设计了弹性金属棒向上推动锁定件抵接于下轨的凹槽内,以达到限制活动组件整体在下轨内继续左右位移的目的。
4、为了能够满足活动组件整体在下轨内继续左右位移,需要将锁定件便捷脱离与凹槽的配合,设计以解锁电机驱动解锁片转动以迫使锁定件位移而脱离于下轨的凹槽,后续只需操作解锁电机启停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的解锁板内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活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标:1、固定座;2、同步带;3、张紧轮;4、同步带轮;5、前固定块;6、解锁片;7、解锁板;8、后固定块;9、驱动电机;10、驱动轴;11、解锁电机;12、解锁轴;13、前支撑板;14、后支撑板;15、防护板;16、上轨;17、滑轮;18、弹性金属棒;19、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基于现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3,图1所示为电动长滑轨的解锁板内部剖视图、图2为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的轴测图、图3为活动组件的爆炸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其包括两个活动组件以及分别用于链两个活动组件导向的下轨,两个所述活动组件内均转动连接有同步带轮4,两个同步带轮4之连接有驱动轴10,两个所述活动组件之间设置有驱动驱动轴10转动用的驱动电机9;所述下轨内穿插有与同步带轮4啮合的同步带2,所述同步带2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1,所述活动组件内可转动连接有两个张紧轮3,所述同步带轮4位于两个张紧轮3之间,且两个张紧轮3位于下轨内,两个所述张紧轮3间距与同步带轮4的直径相等。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两个活动组件左右移动,继而设计了对两个活动组件分别进行导向用的下轨,下轨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汽车内地面,两个下轨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平行设置,活动组件在下轨可沿着下轨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所以为了进一步驱动其活动组件在下轨上左右移动,所以在两下轨内均穿插有同步带2,而同步带2两端则通过固定座1连接在车体内地面,并在活动组件内安装有与同步带2啮合的同步带轮4,后续驱动同步带轮4即可,所以为了达到同时驱动两个同步带轮4,所以在两个活动组件之间设置驱动电机9,并通过驱动轴10连接两个同步带轮4,后续驱动电机9对驱动轴10转动即可,后续驱动电机9和驱动轴10可采用蜗轮蜗杆结构方式传动连接;
其次,为了进一步加强同步带2与同步带轮4啮合面积,使其同步带轮4在转动时、与同步带2配合向左右推进受力面积更大,所以,设计有两个张紧轮3,且两个张紧轮3位于同步带轮4下方,且关于同步带轮4径线对称分布,所以,张紧轮3间距与同步带轮4的直径相等,所以位于张紧轮3与同步带轮4之间的同步带2夹角呈九十度,所以促使两张紧轮3与同步带轮4配合增大了原有的受力面积,更容易使得活动组件在下轨上左右位移,其次,通过张紧轮3改变了原有的同步带2贴合与同步带轮4体表的力度,更不容易出现滑落脱掉。
所以利用双张紧轮3张紧同步带2后,同步带轮4相对于固定的同步带2移动,带动活动组件在下轨内移动,可以实现座椅的快速移动;而两个张紧轮3加强同步带2与同步带轮4受力接触面积,提供更强有力助推作用,还能改善张紧轮3改变了原有的同步带2贴合与同步带轮4体表的力度,同步带2更不容易出现脱离同步带轮4。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两个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自锁装置,所述下轨开设有与自锁装置配合的凹槽;两个所述自锁装置包括解锁板7,所述解锁板7下方连接有上轨16,所述上轨16内插接有弹性金属棒18,所述上轨16内转动连接有锁定件19,所述弹性金属棒18抵接于锁定件19下方,所述弹性金属棒18使锁定件19向上翻转并抵接于凹槽内,两个所述解锁板7上转动连接有下压锁定件19用的解锁片6,两个所述解锁片6通过解锁轴12连接,两个所述活动组件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解锁轴12转动用的解锁电机11。
在解锁板7下方安装上轨16,并在上轨16内安装弹性金属棒18,并在上轨16内安装有可旋转的锁定件19,后续弹性金属棒18抵接在锁定件19底部并提供向上推力,所以弹性金属棒18以转动连接处为中心向上转动,继而使锁定件19向上翻转并抵接于凹槽内,以达到限制活动组件整体在下轨内继续左右位移;
同时,为了能够满足活动组件整体在下轨内继续左右位移时,需要将锁定件19脱离与凹槽的配合,所以就需要锁定件19向下位移,所以在解锁板7上转动连接有下压锁定件19用的解锁片6,并在活动组件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解锁轴12转动用的解锁电机11,通过解锁电机11驱动解锁板7旋转,促使锁定件19向下上翻转并脱离与凹槽的配合,继而达到活动组件整体在下轨内左右位移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上轨16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用的滑轮17,所述滑轮17位于上轨16与下轨之间。
为了减弱上轨16与下轨之间摩擦阻力,所以位于上轨16与下轨之间设置两个滑轮17,而两个滑轮17安装于上轨16的底部的两侧,通过滑轮17将上轨16支撑在下轨内,并伴随活动组件整体移动而自身在下轨内滚动,以更省力的方式实现整体在下轨内左右位移。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驱动轴10与解锁轴12均为花键轴,在使用时,根据车型同,两根下轨间距需要进行调节,采用花键轴所有连接于花键轴上的旋转部件,均可轴向移动,并不丧失传动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上轨16上方连接有防护板15,所述防护板15与解锁板7平行设置,所述同步带轮4和解锁板7均设置于防护板15和解锁板7之间。
在使用时,防护板15和解锁板7分别位于同步带2和同步带轮4内外两侧,下方通过上轨16连接,中部通过连接于花键轴两端的螺母限位,防护板1515和解锁板77平行设置,便于对其内部组件防尘,提高耐用性和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防护板15和解锁板7上方均连接有同一块前固定块5和同一块后固定块8。
在使用时,如图1-图3所示,前固定块5连接于解锁板7左上角,前固定块5顶部开设有两个螺纹孔,后固定块8连接于解锁板7右上方,后固定块8顶部同样开设有两个螺纹孔,两下轨一共连接有两个前固定块5和两个后固定块8,共计个螺纹孔用于连接汽车座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所述防护板15和解锁板7底部均连接有同一块前支撑板13和后支撑板14。
在使用时,如图和图所示,前支撑板13连接于防护板15和解锁板7之间的左下角,并向插接于上轨16内,后支撑板14连接于防护板15和解锁板7之间的右下角,并向插接于上轨16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带驱动的电动长滑轨,通过同步带轮4相对于固定的同步带2移动,带动活动组件在下轨内移动,可以实现座椅的快速移动,并为了进一步为了提高同步带2与同步带轮4啮合面积,设计有两个张紧轮3,且两个张紧轮3位于同步带轮4下方,促使两张紧轮3与同步带轮4配合增大了原有的受力面积,更容易使得活动组件在下轨上左右位移,其次,通过张紧轮3改变了原有的同步带2贴合与同步带轮4体表的力度,更不容易出现滑落脱掉;提供自锁装置以限制活动组件在下轨内继续移动,反之,还是设计有解锁电机11驱动解锁轴12和解锁片6转动以促使锁定件19向下上翻转并脱离与凹槽的配合,实现活动组件整体在下轨内左右位移,此后只需控制解锁电机11启停即可,操作方式更便捷,同时,通过滑轮17将上轨16支撑在下轨内,并伴随活动组件整体移动而自身在下轨内滚动,减弱上轨16与下轨之间摩擦阻力,以更省力的方式实现整体在下轨内左右位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