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
申请(专利)号: CN202420811527.1
申请日: 2024.04.18
授权公告号: CN222042521U
授权公告日: 2024.11.22
主分类号: B66F7/00(2006.01)
分类号: B66F7/00(2006.01); B66F7/28(2006.01);
申请权利人: 安徽沃森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设计人: 陶林森; 陆凤亮;
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飞跃东路8号
国省代码: 安徽;34
代理机构: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代理人: 王帅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包括可悬挂在设备上的安装底板、位于所述安装底板上的上层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底部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的顶升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顶升组件的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的导向组件,所述上层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顶升组件抵合接触且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上层连接板上设置有顶升连接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顶升机构对于空间局限等场地局限的情况,整体结构简单轻便,安装维修维保难度小;对于轻型物料的顶升转运更加使用可靠,传动方式多样。
主权项:
1.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悬挂在设备上的安装底板(1)、位于所述安装底板(1)上的上层连接板(2)、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底部的驱动电机(3)、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的顶升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3)与所述顶升组件的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的导向组件,所述上层连接板(2)的底部与所述顶升组件抵合接触且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上层连接板(2)上设置有顶升连接板(4)。
1.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悬挂在设备上的安装底板(1)、位于所述安装底板(1)上的上层连接板(2)、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底部的驱动电机(3)、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的顶升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3)与所述顶升组件的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的导向组件,所述上层连接板(2)的底部与所述顶升组件抵合接触且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上层连接板(2)上设置有顶升连接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上对称两侧处设置有用于与设备悬挂连接的中层连接座(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连接板(2)对称两侧处的底部对应设置有竖直分布的四个连接板(6),四个连接板(6)的底部与所述顶升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上层连接板(2)、四个连接板(6)采用铝6061-T6材料,所述顶升连接板(4)采用Q235材质且为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3)同轴方向分布的主动轴(7)与从动轴(8),所述主动轴(7)与从动轴(8)的两端对应设置有四个顶升轮盘(9),四个顶升轮盘(9)与四个连接板(6)抵合接触,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动轴(7)与从动轴(8)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四个顶升轮盘(9)的外侧轮面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偏心轮(10),四个偏心轮(10)的轮面与四个连接板(6)的底部抵合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3)、主动轴(7)、从动轴(8)上的四个同步带轮(11),所述主动轴(7)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主动轴(7)上的两个同步带轮(11)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3)上的同步带轮(11)、所述从动轴(8)上的同步带轮(11)通过同步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对称两侧侧边且呈矩形结构的两个导向支柱(13)、设置在所述上层连接板(2)对称两侧边且与两个导向支柱(13)两侧侧边滚动接触的四个工程塑料轴承(14),所述上层连接板(2)的对称两侧边底部设置有与两个导向支柱(13)的内侧面接触的两个万向滚珠(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导向支柱(13)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底板(1)对称两侧侧边上。
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顶升机构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的顶升机构方式固定于地面,改变设备布局,转运不便;2、现有的顶升机构对于轻型物料大材小用;3、现有的顶升机构自重大,传动结构笨重,维保费时费力;4、现有的顶升机构对于使用情况受限,遇到现场空间局限,地面铺设过其他设备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包括可悬挂在设备上的安装底板、位于所述安装底板上的上层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底部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的顶升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顶升组件的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的导向组件,所述上层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顶升组件抵合接触且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上层连接板上设置有顶升连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底板上对称两侧处设置有用于与设备悬挂连接的中层连接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连接板对称两侧处的底部对应设置有竖直分布的四个连接板,四个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顶升组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底板、上层连接板、四个连接板采用铝6061-T6材料,所述顶升连接板采用Q235材质且为镂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同轴方向分布的主动轴与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与从动轴的两端对应设置有四个顶升轮盘,四个顶升轮盘与四个连接板抵合接触,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与从动轴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四个顶升轮盘的外侧轮面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偏心轮,四个偏心轮的轮面与四个连接板的底部抵合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主动轴、从动轴上的四个同步带轮,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主动轴上的两个同步带轮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上的同步带轮、所述从动轴上的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对称两侧侧边且呈矩形结构的两个导向支柱、设置在所述上层连接板对称两侧边且与两个导向支柱两侧侧边滚动接触的四个工程塑料轴承,所述上层连接板的对称两侧边底部设置有与两个导向支柱的内侧面接触的两个万向滚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导向支柱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底板对称两侧侧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的方式,克服了顶升机构对于空间局限等场地局限的情况,同时为后续设备布局,现场整改减小工作量,整体结构简单轻便,安装维修维保难度小;对于轻型物料的顶升转运更加使用可靠,传动方式多样;
悬挂式顶升机构自重小,安装拆卸轻松;同时也保证了能在更多样的设备上配套使用,如链条输送机,辊筒输送机等,对于设备承载要求低,也扩大顶升机构在自动化设备种的应用范围;
导向组件不同于传统焊接支柱配合轴承的方式,而是采用底部螺栓固定,一方面是保证后续安装精度,另一方面多数情况为减轻自重采用的铝6060-t6并不适合焊接;利用工程塑料轴承,万向滚珠保证水平垂直方向的稳定性,使顶升机构工作过程更加平稳顺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同步带图中未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底板及其顶升组件、传动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同步带图中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层连接板与导向组件局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底板;2、上层连接板;3、驱动电机;4、顶升连接板;5、中层连接座;6、连接板;7、主动轴;8、从动轴;9、顶升轮盘;10、偏心轮;11、同步带轮;12、万向滚珠;13、导向支柱;14、工程塑料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悬挂式同步带顶升机构主要包括安装底板1、上层连接板2、驱动电机3、顶升组件、传动组件、导向组件、顶升连接板4、中层连接座5、连接板6。
所述中层连接座5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左右两侧,所述中层连接座5作为悬挂组件,连接输送机等设备;所述驱动电机3安装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1的底部,所述顶升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所述传动组件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与所述顶升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前后两侧,所述上层连接板2的底部与所述顶升组件抵合接触且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导向组件保证垂直直线运动;所述顶升组件实现了对所述上层连接板2一定距离的顶升,所述顶升连接板4设置有两个对应设置在所述上层连接板2上,用于连接顶升的物体。所述连接板6设置有四个,对应设置在所述上层连接板2底部前后两侧处,四个连接板6的底部与所述顶升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板1、上层连接板2、四个连接板6采用铝6061-T6材料,所述顶升连接板4采用Q235材质且为镂空结构,保证了强度的同时以此减轻自重。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3同轴方向分布的主动轴7与从动轴8,所述主动轴7与从动轴8的两端对应设置有四个顶升轮盘9,四个顶升轮盘9与四个连接板6抵合接触,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动轴7与从动轴8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3连接,四个顶升轮盘9的外侧轮面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偏心轮10,四个偏心轮10的轮面与四个连接板6的底部抵合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3、主动轴7、从动轴8上的四个同步带轮11,所述主动轴7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主动轴7上的两个同步带轮11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3上的同步带轮11、所述从动轴8上的同步带轮11通过同步带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同步带传动,结合实际需求可替换为链条,皮带等传动方式,让机构整体能更加灵活的适配各种使用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1对称两侧侧边且呈矩形结构的两个导向支柱13、设置在所述上层连接板2对称两侧边且与两个导向支柱13两侧侧边滚动接触的四个工程塑料轴承14,所述上层连接板2的对称两侧边底部设置有与两个导向支柱13的内侧面接触的两个万向滚珠12。两个导向支柱13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底板1对称两侧侧边上。位于两侧的工程塑料轴承14保证了水平方向稳定;位于内侧的万向滚珠12协助保证垂直方向稳定;所述导向支柱13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能够避免焊接产生的误差,同时还能够现场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使用时,本机构通过中层连接座5悬挂于输送设备上,上层连接板2上的顶升连接板4连接有物体,当需要对物体进行顶升时,驱动电机3驱动,通过传动组件驱使主动轴7与从动轴8带动顶升轮盘9旋转,顶升轮盘9旋转过程中,通过偏心轮10并在导向支柱13以及工程塑料轴承14、万向滚珠12的导向作用下,对上层连接板2及其上的物体进行顶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